中行專家:可考慮采取人民幣一次性貶值對策,打消升值預期
高級研究員譚雅玲周二指出,目前人民幣升值已超出自我承受范圍,并不利于中國經濟的短期穩(wěn)定及長遠發(fā)展,因此政策管理層可考慮在合適時機采取一次性貶值對策,打消國際社會對人民幣的升值預期,以維護中國經濟調整和企業(yè)利益需求,保護中國金融主權、財富資源以及政策自主性.
她指出,人民幣匯率從2005年匯改以來已達到18%的升值幅度,但中國想通過升值來解決的問題未見縮小反而擴大和加重,包括了貿易順差、外匯儲備、投資過度等.甚至還有觀點建議推進人民幣更快的升值以抑制通脹,但事實是人民幣快速升值,通貨膨脹卻又快速上漲.
"貨幣升值不可能消化通貨膨脹壓力,輿論和預期是在刻意推高人民幣,而不是解決中國目前存在的經濟以及金融矛盾."她稱.
她認為,最核心的問題在于中國的匯率形成機制放棄了單一釘住美元,轉為參考一籃子貨幣,帶動了國際格局的轉變,對美元的霸權地位有一定影響,這或許是中國人民幣升值壓力與受到阻擊的重要背景與原因.
她稱,當前國內外金融市場美元貶值與人民幣升值是最為矚目的焦點,但兩者的收益和損失結果完全不同.美元貶值促進和緩解了美國經濟金融結構矛盾,金融市場長期關注的美國雙赤字已經通過貨幣策略得到改善.
"美國貿易逆差從2006年的7,800億美元下降為2007年7,000億美元,同期的財政赤字則從2,400億下降為1,600億美元,包括美國就業(yè)狀況的改善與美元貶值策略有密切關聯."她指出,美元貶值是美國損人利己策略的體現,是美國內外戰(zhàn)略策略的組合.
堅決打消人民幣升值預期
譚雅玲指出,人民幣不斷升值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預期指標的推進.今年以來,一些外資金融機構不斷推出對中國人民幣升值幅度的預期,不僅上升幅度超出中國匯率改革以來的預期目標,而且也超出中國目前經濟金融壓力的現實.
"人民幣升值已經不是中國經濟環(huán)境和政策調整意愿和需求的反應,更大程度上來自外資預期人民幣升值幅度與指標的作用."她對此頗有微詞.
"作為非常先進、規(guī)范、經驗豐富甚至被中國市場借鑒與效仿的發(fā)達國家的市場經濟而言,他們的貨幣價格上升與下降是依據經濟形勢而定的政策和對策,他們并沒有對匯率水平低估或高估的指標預測,只是區(qū)間上下水平的估計"她稱,"但目前一些在華機構卻將人民幣升值預期由年初的10%變?yōu)檎{高至15%,完全違反事實和脫離現實."
"但這種違背國際金融趨勢的預期,卻刺激和拉動了人民幣升值的心理預期."她稱.
她提出,目前成熟的發(fā)達國家以及相對發(fā)達的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qū),都在用貨幣貶值或政策干預控制自身貨幣升值,中國尚處在不成熟、不健全以及不發(fā)達的市場經濟過程,人民幣單邊升值是否不適宜或不妥當?
她建議,是否可以考慮主動貶值的干預對策,以打消人民幣升值預期,但時間和條件對于中國貨幣決策層相當重要.
"一次性人民幣貶值是打消預期的重要措施,是表明中國匯率態(tài)度的重要對策."她稱,而這種做法并沒有超出國際慣例與趨勢,不必過于擔憂國際輿論的譴責或壓力,因為大多數國家和地區(qū)就是這樣應對美元貶值的,美元也是這樣應對自己內部和外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