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18升值山雨欲來 將使中國政府博弈喪失先手
經(jīng)濟學泰斗弗里德曼曾有過著名的調(diào)侃:“在過去的5次市場動蕩中,經(jīng)濟學家預測到了15次”,F(xiàn)在市場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到了“5·18”這一時點上。
從5月18日起,中國將在目前人民幣兌美元、歐元、日元和港元4種外幣的交易基礎(chǔ)上引入8種外幣間的匯率交易。外匯市場交易品種的擴大引發(fā)了經(jīng)濟學家的遐想,高盛就表示中國政府將借此機會進行匯率體制的改革,甚至還有觀點認為人民幣升值也將在這一天接踵而至。
乍看之下“5·18”升值遐想并非空穴來風,但實際上交易品種擴大和人民幣升值之間本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甚至可以說是風馬牛不相及。因為新增的美元港元、美元日元、美元英鎊等8種外匯交易品種是國際外匯市場上最主要、最普遍的交易品種,所以“5·18”擴容本質(zhì)上是中國外匯市場國際化的必然之舉,是匯率制度改革“基礎(chǔ)設(shè)施建設(shè)”的重要一步,是人民幣走向有管理浮動的必經(jīng)之路。相對于這種打基礎(chǔ)的漸進式政策舉措,人民幣升值這種瞬時的匯率水平變化更講究時機的選擇,而很顯然的是,從市場預期和市場行動兩方面看,“5·18”并不是一個完美的時點。
首先,在市場普遍預期人民幣升值的情況下,“5·18”升值將使中國政府在匯率制度改革中喪失政策主動性。4月23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博鰲論壇上“如果海外壓力升高,將會迫使我們加速改革”的言論就讓市場感受到了人民幣升值山雨欲來的氣息,而4月29日短暫的“8.27行情”更是被市場解讀為人民幣升值的信號。緊接著,市場對“5·18”的爆炒讓升值預期急速膨脹。如果此時人民幣升值真的如期而至,那么這種“預期的客觀實現(xiàn)”將削弱政策制定者的控制力,使其在博弈中喪失先手。
應該說,中國的匯率制度改革是全球矚目的大事,這種制度變遷過程中的風險也是不容小視。一旦中國政府失去了對改革方向、幅度和時機選擇的準確把握,那么中國經(jīng)濟和世界經(jīng)濟都將因此陷入更大的不確定性。2004年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獲得者基德蘭德和普雷斯科特精妙的政策博弈模型告訴我們,政策制定者可以通過降低政策透明度而占有更多的信息優(yōu)勢,并以此保障政策執(zhí)行的有效性。所以,只有“5·18”無故事,人民幣匯率改革才不會被預期所左右,中國政府才能更好地控制改革節(jié)奏,化解潛在風險。
其次,在國際熱錢再度覬覦人民幣升值之際,“5·18”升值將面臨較大的投機風險。5月3日,美聯(lián)儲第8次加息25個基點,但香港并沒有一如既往地跟風而上,這從某種程度上驗證了國際熱錢返港的猜測。在國際投機勢力再度試圖沖擊人民幣匯率的時候,“5·18”升值無異于火上澆油,在成全了熱錢的投機欲望同時,也將人民幣推向了懸崖邊緣。貨幣危機理論告訴我們,投機沖擊之下“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并非聳人聽聞。一旦人民幣被投機勢力抓住可乘之機,那么在“羊群效應”之下人民幣將遭受倍數(shù)攻擊,陷于難以自拔的保衛(wèi)戰(zhàn)。所以,只有“5·18”無故事,投機勢力才無法興風作浪,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安全性才能得以保障。
《孫子兵法·計篇》有云:“攻其不備,出其不意”。這也是溫家寶總理3月14日提出的匯率改革總策略。在市場預期和市場行為都以“5·18”升值為“意”之時,“5·18”無故事無疑是趨利避害的理性選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