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打破人民幣單向升值預期
人民幣升值問題一直是大家熱論的話題,特別是在最近美國參議員提出了逼迫人民幣升值的議案之后,更是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對此,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人民幣升值預期只是空中樓閣,隨時可能消失。 2001年年底之前,社會上一直存在強烈的人民幣貶值預期,但僅在一兩個月之內(nèi),貶值預期便被升值預期所取代,而當時的基本經(jīng)濟要素并沒有發(fā)生任何變化。1998年我國貿(mào)易順差超過400億美元,由于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人民幣面臨強烈的貶值預期,2004年我國貿(mào)易順差只有200億美元,僅占GDP的2%左右,人民幣卻存在升值預期,這顯然不合情理。1998年以來,多邊貿(mào)易加權的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基本保持穩(wěn)定,只是略有貶值。一般認為,實際匯率偏離均衡匯率10%以內(nèi),經(jīng)濟可以自動通過調整適應,無需進行干預。現(xiàn)在預測人民幣要升值,這些論調一夜之間可能會變?yōu)槿嗣駧乓H值。政府的決策不能建立在并不可靠的臆測之上。
媒體的炒作以及我國尚未培養(yǎng)出對心理預期的干預意識和干預能力等是導致人民幣升值預期強化的主要原因。在信息社會中,信息傳播對引導企業(yè)和個人的心理預期有著巨大作用。2002年以來,媒體鋪天蓋地用聳人聽聞的標題討論人民幣升值,信息的正向反饋效應導致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和個人相信人民幣將要升值。在市場經(jīng)濟中,宏觀調控很重要的一個手段是信息調控,但是,我國還要經(jīng)過一段時間才能學會嫻熟使用。如果能夠更早一點意識到干預心理預期的必要性,采取更加多樣有效的干預方式,升值預期無疑會弱一些。
據(jù)研究,新興市場平均每18個月就會出現(xiàn)一次裂拐點(break point)———一次或幾次市場的大落或大起。目前全球的基金經(jīng)理都不滿意已經(jīng)持續(xù)了25個月5%左右的投資收益率,市場在尋找和等待下一個。當然,中國肯定不會充當這樣的目標,但這一目標的出現(xiàn)將會吸引全球投資者的目光,減少人們對人民幣的關注。屆時,可能是人民幣匯率調整的合適時機。
如果我們能有效管理匯率高估的風險,那么維持一個穩(wěn)定的匯率不是件壞事。但這不意味著人民幣匯率一成不變。中長期看,人民幣匯率應該增加彈性。對于宏觀決策部門來講,多一個彈性的變量并不是件壞事,總比少一個要好。但是,作為政策抉擇,應該能應付最壞的形勢。當務之急是盡快消除升值預期。
鑒于市場預期給人民幣匯率改革帶來的復雜性,這次匯率改革應該包括一整套措施,絕不能僅限于匯率水平一次性調整或增加彈性。1994年人民幣匯率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原因在于當時實行了一攬子金融、外匯、外貿(mào)改革措施。在外匯領域,也不僅是匯率并軌、建立了銀行間外匯市場,同時包括諸如實行結售匯制度等基礎性變革。人民幣下一步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須打破單向升值預期。為此,需要在一攬子改革措施中引入外匯供求上的不確定性,制造必要的噪聲。目的在于,既成功疏散當前市場上的升值壓力,又夯實外匯市場基礎,促進市場不斷深化。
|
|
|
|
|